粤语歌曲何时出现 粤语流行曲
一、粤语歌曲何时出现
1、一般说法粤语流行曲源于1950年代初期,但确切的源头仍然莫衷一是,有着不同的说法。惟初期的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曲中的小曲,乃不争的事实。小曲是传统粤剧的过场谱子,除原有的广东谱子外,大量套用易于上口及流行的国语时代曲、欧西流行曲以至外省民歌,填上粤语曲词,以粤曲的唱腔及配乐出现。
2、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会结构大致可分三为阶层:上层是英国殖民政府高官、外资商行高层与一小撮华人商办与富商;中产阶层只占少数;下层是佣工、文员、和占大多数的劳动人口。各阶层的交往与流动不多,泾渭分明,绝少互相沟通。但1949年大量移民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万人,是战前的四倍多。新移民之中,除了少数的资本商家和专业人士外,绝大部份都是操粤语的广东农村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乐是粤曲。从粤剧滋生出纯演唱的粤曲歌坛,将全出粤剧化整为零,在民间流传,一般歌坛附设在茶楼之内,供人品茶听曲,消费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负担,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兴旺。
二、最近的流行歌曲粤语
花妖,罗刹海市,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与你到永久,爱上你是一个错,用心爱你你不懂,你永远不懂我的心,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三、粤语歌曲最红50首
1. 心如刀割 - 叶倩文 :这是一首经典的粤语歌曲,传唱至今已有多年。叶倩文的磁性嗓音、凄美情感令人动容,曲调带有浓郁的古典气息。这首歌唤起人们对爱与伤痛的难以割舍之感。
2. 明天我要嫁给你 - 陈慧琳:这是一首充满朝气的粤语流行歌曲,陈慧琳的清脆嗓音与欢快旋律相互映衬,唱出了一个女孩对婚姻的美好憧憬。
3. 千千阙歌 - 陈慧娴:这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思念的粤语歌曲,以抒发离愁别绪、人生沧桑为主题。陈慧娴的柔婉嗓音和深情演绎,令人不忍离别的感觉深深地烙在心中。
4. 演员 - 陈奕迅: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面对爱情的时候,为了取悦对方而不断扮演不同角色的情境。陈奕迅的嗓音似乎能够传达出歌曲中人物的情感,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
5. 风筝误 - 罗大佑:这是一首让人沉醉的经典粤语歌曲,曲调优美,歌词充满诗意。罗大佑倾情演唱的嗓音极具魅力,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错过的风景的遗憾与怀念。
6. 吻别 - 李香兰:这是一首经典的粤语爱情歌曲,歌词充满了矢志不渝的爱情誓言。李香兰清新动听的嗓音让人沉醉,唱出了对爱情坚定不移的执着追求。
7. 风雨中的向日葵 - 梅艳芳:这是一首充满阳光与希望的粤语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美。梅艳芳的嗓音充满激情与力量,表达了对坚强生命的赞美及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8. 落花流水 - 张学友: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失去爱情的男人对爱情的感慨。张学友真挚沉稳的嗓音、感人至深的演唱令人心潮澎湃,依然是广受欢迎的经典歌曲之一。
9. 梦醒时分 - 黎明:这是一首深情缱绻的粤语情歌,展现了爱情的纯真和美好。黎明温柔嗓音,配以优美的旋律,激发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期待。
10. 雾之恋 - 张国荣:这首歌曲曾经被誉为张国
四、为什么粤语会适合唱成流行歌曲,其他地方的方言好像不
我相信同一段旋律,每种语言、方言都能够配上,本质上并没有哪种比较适合、哪种不适合。
为什么我们有一种粤语特别适合的感觉?我自己的见解如下: 首先,除了粤语流行曲,我们还可以拿台语/闽南语的流行曲来比较,很明显,在流行曲的创作上它不及粤语,但比其他方言盛行。
其实一言蔽之,基于历史因素,粤语是最被重视的方言,台语次之,自然会形成现在的情况。
粤语流行曲主要是来自香港,香港人大部分以粤语为第一语言,除了不是人人都要精通的英语,并没有其他官方标准语言与粤语进行「竞争」,而香港以往是亚洲经济和文化上最进步的地方之一,影响力大。
台湾以国语(普通话)为官方标准,但对本土方言的发展早已采取积极态度。
内地注重统一性,虽然有其好处及必要,但有碍各地方言的发展,在地理和文化上靠近香港、台湾的广东、福建情况较好。
例如:「自己的方言不适合出现于大雅之堂」,持有这种想法的内地人较多,台湾人较少,操标准口音的香港人完全没有。
因此,造成以下两方面的差别: 一、方言的活力。
语言是随时代不断演进、融合的,不够被重视的方言,演进的活力不足,语音的变化、新的俗语的形成追不上时代,出现土气的感觉。
二、愿意以方言填词的人才。
一些方言不是没人尝试填词,但做的人少,出现优秀作品的机会自然少,作品不够好自然出现这种方言不适合填流行音乐的错觉,而且部分重视方言的人才可能倾向民族音乐多于流行音乐。
五、什么是粤语歌
1、
粤语歌
2、粤语流行歌曲,一般指香港的用粤语(广东话)唱的流行曲,由于香港的原创作曲家是广东人,又叫广东歌。一般所指是近代的“粤语流行音乐”,香港自1970年代起,由莲花乐队主音歌手许冠杰所带动的一股潮流,其后蓬勃发展的粤语流行歌曲;这一定义亦正符合了大部分1970年代或以后出生的香港人对“粤语流行歌曲”的认知范围。一如其他流行音乐,粤语流行曲是一种商品;一种反映某段时期社会面貌和价值观的商品。
3、中文名
4、粤语流行歌曲
5、外文名
6、Cantopop
7、又称
8、广东歌
9、定义1
10、用粤语(广东话)唱的流行曲
11、带动潮流
12、莲花乐队主音歌手许冠杰
13、定义2
14、反映某时社会面貌和价值观的商品
15、代表歌手
16、许冠杰,陈百强,张国荣,谭咏麟,Beyond
17、开山鼻祖
18、许冠杰
19、起源
20、一般说法流行曲源于1950年代初期,但确切的源头仍然莫衷一是,有着不同的说法。惟初期的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曲中的小曲,乃不争的事实。小曲是传统粤剧的过场谱子,除原有的广东谱子外,大量套用易于上口及流行的国语时代曲、欧西流行曲以至外省民歌,填上粤语曲词,以粤曲的唱腔及配乐出现。
21、发展史
22、1950年代
23、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会结构大致可分三为阶层:上层是英国殖民政府高官、外资商行高层与一小撮华人商办与富商;中产阶层只占少数;下层是佣工、文员、和占大多数的劳动人口。各阶层的交往与流动不多,泾渭分明,绝少互相沟通。但1949年大量移民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万人,是战前的四倍多。新移民之中,除了少数的资本商家和专业人士外,绝大部份都是操粤语的广东农村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乐是粤曲。
24、从粤剧滋生出纯演唱的粤曲歌坛,将全出粤剧化整为零,在民间流传,一般歌坛附设在茶楼之内,供人品茶听曲,消费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负担,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兴旺。
25、1960年代
26、及至1960年代时,也是香港粤语电影流行的年代,不少香港电影更卖埠东南亚等地而大受欢迎,谭炳文、邓寄尘和郑君绵等当时的电影演员均曾推出唱片。当时粤语流行音乐只是粤语电影的附属品,未能独当一面成为艺人发展的事业。而且一般香港粤语片中粤剧风格的唱腔亦不易受年轻人的喜欢,被认为是陈旧和市井的,好像“庙街王子”-尹光就是其中的代表。当时的大部份年轻人还是依旧偏好于英文歌曲和国语歌曲。1960年代后期,来自新加坡的郑锦昌和丽莎打开香港市场,当时的郑锦昌有“粤曲王子”之称、而丽莎被称为“粤曲王后”。他们的经典名曲包括《新禅院钟声》、《唐山大兄》、《相思泪》等,可是仍未令粤语流行音乐走出低下阶层音乐的形象。其他当时的主要电影演员如陈宝珠、胡枫、吕奇、萧芳芳等也有不少歌曲作品,主要是电影插曲。
27、早期香港的娱乐场所如酒廊、夜总会被英文歌曲及国语歌曲所主导,当时本地著名歌手较为现时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祖·尊尼亚(Joe Junior)与黎爱莲(Irene Ryder)和泰迪罗宾(Teddy Robin)等。英文歌曲主要流行的原因是演唱这类高级娱乐场所以上流社会的洋人为主,只有少数华人较有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来负担这类高级消费。